新闻搜索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天津市诺森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理、 天津安阳商会副会长张雪平
张雪平,男,55岁,助理工程师,现任天津市诺森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理。
1959年,张雪平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西路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平时以务农为生,土生土长的他从小就耳闻目睹了父辈田间劳作的艰辛和农村生活的拮据,因此在他内心深处立下鸿鹄之志:要用知识和技能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从小学到初中,张雪平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那年,迫于生活压力父母再也没有能力同时负担四个子女的学业,于是父亲决定让家中唯一的男孩上高中,而让其他三姐妹回家务农。父母莫大的期望成为他无形的动力,张雪平带着一家人对未来的梦想顺利升入瓦店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清苦的童年生活和艰难的求学之路成就了张雪平坚毅的人格,也为他成长为一名虚怀若谷的企业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雪平的不懈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阳市头道街学校任教。扎实的理论功底,使他干起工件来得心应手,成绩突出,很快便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深受广大师生爱戴。但是由于过重的家庭经济负担,1983年,他不得已辞去这份挚爱的教师工作,背起行囊,外出河南省鹤壁市务工。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可供自由职业者谋求的职位并不多,自己仅是个文弱书生,没有其它一技之长,为了生存只能从最基础的体力劳动做起。
1983年至1985年期间,张雪平曾先后在农业银行、橡胶厂、公交站等建筑工地做力工。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砺炼出他坚毅自信、不畏艰难困苦的秉性;极度贫困的物质生活培养了他勤俭节约、善解人意的优秀品质;而家乡高大挺拔的大山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蓬勃向上人生信念。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每项工作精益求精,为了比别人能多挣那么一点点工资,经常加班加点。生活上每个月除了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外,其余的钱全部寄回家里,自己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添置。
一有空隙他就找来各种书籍,废寝忘食地阅读,为此他经常因为买书克扣自己的伙食费用;不论数九寒天、三伏酷暑,他舍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面用来补充专业知识。上天总是喜欢眷顾那些勤奋之人,最终他顺利通过了鹤壁市第八矿井钢筋工工长的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技术工工长。
成为工长以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每天早来晚走,仔细检查每一道工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所在的工序每次都以质量过硬受到上级领导褒奖。“那时侯他最大的享受就是能够好好地睡上一觉!” 每每谈起这段经历,张雪平总是显得很淡定:“我从没有后悔,相反却值得庆幸,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成为了我继续创业的动力。”
为了谋取更大发展空间,1985年5月,张雪平只身来到天津。刚到天津的日子异常困难,好几次都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这是考验自己最关键的时候。他降低自己的标准,一切从学徒工开始,给师傅做助手,自己做的也是最基本的搬铁块、下苦力的工作。
从开始工作一直到现在, 张雪平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对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特别渴望能在自己所在的行业里做出一点儿成绩来。
有句话叫“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为了搞好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他不仅虚心向从事此行业的前辈学习,取他们的长处补己之短,然后自己摸索、钻研、实践。除此之外,他还随天津职业学校学生一起参加天津市建材系统专业技能培训,并于同年12月考取了建筑行业技术员职称。这一职称的取得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为以后更好地在建筑业发展作下了铺垫。
正当张雪平满怀信心努力拼搏的时候,收到了年迈母亲病重的信件,作为家庭的长子,他不得不再次放弃正在发展的事业,于1986年初回到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鹤壁市人才交流中心,正赶上招聘技术干部,他幸运的被录取为鹤壁市最年轻的技术干部,之后分配到鹤壁市山城建筑公司。同年他被鹤壁市山城建筑公司派驻大连,主持施工大连开发区孙家沟住宅项目、大连北海舰队疗养院项目等工作。在主持工作期间,他一方面兢兢业业工作,一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专业知识,凭借乡下人特有的坚毅性格又考取了建筑系统助理工程师。
1994年,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张雪平意识到,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必须投身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去,他顶着社会和家庭的阻力,毅然决然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再次来到天津,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张雪平一方面主动与在担任鹤壁市山城建筑公司经理期间结识的天津市建筑系统同僚洽谈业务,一面积极联络在津务工的同乡,组建自己的施工队伍。
创业伊始,由于人员少,工种结构单一,工程量很少,日子异常艰苦,常常是上顿不接下顿。但是一番相处下来,同乡们都觉得张雪平为人宽厚、耿直善良,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大家都愿意跟他闯一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过硬的工程质量,张雪平的施工队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和肯定,并经过同乡们的口口相传,小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涵盖6个工种,高级技术工比例占到50%以上,总体人员达五十多人的综合施工队伍。
在组建施工队伍的同时,张雪平还东奔西跑,承揽工程,虽说也承接了不少工程,但是这些工程的规模都比较小,仅能维持施工队的日常周转。张雪平清醒地认识到,在建筑行业上,想进入高一级的市场,必须有响亮的招牌和良好的口碑,要有能力承接有难度的大工程,要承接大工程就必须要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有大型的机械设备,这对无资金,少人才的张雪平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但张雪平没有在困难面前畏步不前。他果断抉择,聘用了几名专业技术人才,又多方转借,从民间贷款资金,购得了大型机械设备,开始了发展的跨越之路。
1995年,天津市市政府议事厅项目启动、张雪平认准机会来了,他不疲奔泊、推荐自已,如愿以偿地承接了该工程,成为天津市市政府议事厅工程的施工方。这个工程也成为了他创业之路的转折点。该工程得到了验收方的高度赞誉,为张雪平其人及队伍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工程款收回后,张雪平偿清了融资购买设备的所有欠款,并由此完成了由小工程施工进入高级市场的转型。紧接着张雪平顺利参与了天津市玻璃厂循环水池工程、天津市玻璃厂破碎机车间工程、天津市玻璃纤维厂纺织与拉丝车间等工程。其中天津柏丽花园工程、九河度假村工程,天鹅湖度假村工程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工程。嘉春园经济实用房工程,泰达大酒店工程、一百万吨乙烯工程被评为“海河杯”工程。十几年来,张雪平先后承接各类施工项目几十项,工程总面积超过60万平米。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是张雪平的写照。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张雪平热心公益事业。曾先后为汶川地震灾区、芦山地震灾区捐款共计15万元,捐赠药品、帐篷等物品,共计 8 万元。
2008年,张雪平成立建筑劳务公司,任总经理。如今公司拥有砌筑、钢筋、混凝土等多项资质的技术人员120人,拥有各项技术工人共计250人。事业走向成熟时期的张雪平又将眼光投向发展中的家乡安阳。2013年,河南省安阳市筹备成立天津安阳商会,以期能够以商会为平台推动天津的经济建设,进而带动安阳的经济发展。张雪平应邀为天津安阳商会副会长。张雪平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在津河南籍企业家,积极联系其他在津河南籍企业家,共同携手为建设美好的天津,为促进安阳的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天津市诺森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理、 天津安阳商会副会长张雪平
张雪平,男,55岁,助理工程师,现任天津市诺森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理。
1959年,张雪平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西路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平时以务农为生,土生土长的他从小就耳闻目睹了父辈田间劳作的艰辛和农村生活的拮据,因此在他内心深处立下鸿鹄之志:要用知识和技能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从小学到初中,张雪平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那年,迫于生活压力父母再也没有能力同时负担四个子女的学业,于是父亲决定让家中唯一的男孩上高中,而让其他三姐妹回家务农。父母莫大的期望成为他无形的动力,张雪平带着一家人对未来的梦想顺利升入瓦店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清苦的童年生活和艰难的求学之路成就了张雪平坚毅的人格,也为他成长为一名虚怀若谷的企业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雪平的不懈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阳市头道街学校任教。扎实的理论功底,使他干起工件来得心应手,成绩突出,很快便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深受广大师生爱戴。但是由于过重的家庭经济负担,1983年,他不得已辞去这份挚爱的教师工作,背起行囊,外出河南省鹤壁市务工。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可供自由职业者谋求的职位并不多,自己仅是个文弱书生,没有其它一技之长,为了生存只能从最基础的体力劳动做起。
1983年至1985年期间,张雪平曾先后在农业银行、橡胶厂、公交站等建筑工地做力工。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砺炼出他坚毅自信、不畏艰难困苦的秉性;极度贫困的物质生活培养了他勤俭节约、善解人意的优秀品质;而家乡高大挺拔的大山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蓬勃向上人生信念。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每项工作精益求精,为了比别人能多挣那么一点点工资,经常加班加点。生活上每个月除了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外,其余的钱全部寄回家里,自己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添置。
一有空隙他就找来各种书籍,废寝忘食地阅读,为此他经常因为买书克扣自己的伙食费用;不论数九寒天、三伏酷暑,他舍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面用来补充专业知识。上天总是喜欢眷顾那些勤奋之人,最终他顺利通过了鹤壁市第八矿井钢筋工工长的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技术工工长。
成为工长以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每天早来晚走,仔细检查每一道工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所在的工序每次都以质量过硬受到上级领导褒奖。“那时侯他最大的享受就是能够好好地睡上一觉!” 每每谈起这段经历,张雪平总是显得很淡定:“我从没有后悔,相反却值得庆幸,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成为了我继续创业的动力。”
为了谋取更大发展空间,1985年5月,张雪平只身来到天津。刚到天津的日子异常困难,好几次都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这是考验自己最关键的时候。他降低自己的标准,一切从学徒工开始,给师傅做助手,自己做的也是最基本的搬铁块、下苦力的工作。
从开始工作一直到现在, 张雪平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对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特别渴望能在自己所在的行业里做出一点儿成绩来。
有句话叫“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为了搞好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他不仅虚心向从事此行业的前辈学习,取他们的长处补己之短,然后自己摸索、钻研、实践。除此之外,他还随天津职业学校学生一起参加天津市建材系统专业技能培训,并于同年12月考取了建筑行业技术员职称。这一职称的取得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为以后更好地在建筑业发展作下了铺垫。
正当张雪平满怀信心努力拼搏的时候,收到了年迈母亲病重的信件,作为家庭的长子,他不得不再次放弃正在发展的事业,于1986年初回到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鹤壁市人才交流中心,正赶上招聘技术干部,他幸运的被录取为鹤壁市最年轻的技术干部,之后分配到鹤壁市山城建筑公司。同年他被鹤壁市山城建筑公司派驻大连,主持施工大连开发区孙家沟住宅项目、大连北海舰队疗养院项目等工作。在主持工作期间,他一方面兢兢业业工作,一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专业知识,凭借乡下人特有的坚毅性格又考取了建筑系统助理工程师。
1994年,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张雪平意识到,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必须投身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去,他顶着社会和家庭的阻力,毅然决然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再次来到天津,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张雪平一方面主动与在担任鹤壁市山城建筑公司经理期间结识的天津市建筑系统同僚洽谈业务,一面积极联络在津务工的同乡,组建自己的施工队伍。
创业伊始,由于人员少,工种结构单一,工程量很少,日子异常艰苦,常常是上顿不接下顿。但是一番相处下来,同乡们都觉得张雪平为人宽厚、耿直善良,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大家都愿意跟他闯一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过硬的工程质量,张雪平的施工队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和肯定,并经过同乡们的口口相传,小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涵盖6个工种,高级技术工比例占到50%以上,总体人员达五十多人的综合施工队伍。
在组建施工队伍的同时,张雪平还东奔西跑,承揽工程,虽说也承接了不少工程,但是这些工程的规模都比较小,仅能维持施工队的日常周转。张雪平清醒地认识到,在建筑行业上,想进入高一级的市场,必须有响亮的招牌和良好的口碑,要有能力承接有难度的大工程,要承接大工程就必须要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有大型的机械设备,这对无资金,少人才的张雪平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但张雪平没有在困难面前畏步不前。他果断抉择,聘用了几名专业技术人才,又多方转借,从民间贷款资金,购得了大型机械设备,开始了发展的跨越之路。
1995年,天津市市政府议事厅项目启动、张雪平认准机会来了,他不疲奔泊、推荐自已,如愿以偿地承接了该工程,成为天津市市政府议事厅工程的施工方。这个工程也成为了他创业之路的转折点。该工程得到了验收方的高度赞誉,为张雪平其人及队伍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工程款收回后,张雪平偿清了融资购买设备的所有欠款,并由此完成了由小工程施工进入高级市场的转型。紧接着张雪平顺利参与了天津市玻璃厂循环水池工程、天津市玻璃厂破碎机车间工程、天津市玻璃纤维厂纺织与拉丝车间等工程。其中天津柏丽花园工程、九河度假村工程,天鹅湖度假村工程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工程。嘉春园经济实用房工程,泰达大酒店工程、一百万吨乙烯工程被评为“海河杯”工程。十几年来,张雪平先后承接各类施工项目几十项,工程总面积超过60万平米。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是张雪平的写照。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张雪平热心公益事业。曾先后为汶川地震灾区、芦山地震灾区捐款共计15万元,捐赠药品、帐篷等物品,共计 8 万元。
2008年,张雪平成立建筑劳务公司,任总经理。如今公司拥有砌筑、钢筋、混凝土等多项资质的技术人员120人,拥有各项技术工人共计250人。事业走向成熟时期的张雪平又将眼光投向发展中的家乡安阳。2013年,河南省安阳市筹备成立天津安阳商会,以期能够以商会为平台推动天津的经济建设,进而带动安阳的经济发展。张雪平应邀为天津安阳商会副会长。张雪平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在津河南籍企业家,积极联系其他在津河南籍企业家,共同携手为建设美好的天津,为促进安阳的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