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奇迹之一。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而秦国是废止人殉制度的。但秦始皇陵墓又要体现出皇帝的排场,于是就必然是用俑代人排成阵列。而用陶俑陪葬的好处也是明显的,毕竟活人陪葬是躺着的,不威严而徒增不满,到陶俑是可以立着的,排成阵列,气势立马出来了。
再说这兵马俑。
它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
而特别的是,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为什么秦俑能做到千人千面,而各有其特点呢?
这兵马俑应该是以真正的士兵作为模特被人参考的。在兵马俑中大致可以分辨出两种人。一类是关中人,方脸,凤眼。另一类就是巴蜀人,脸型较尖。
或许古代陶俑做到每个都不同,这并不难;但要做到每个都一样,才困难。毕竟,在现代工厂里用机器用模具做出来的产品,才能做到视觉上都是一样的(当然认真分辨,仍然可以找出不同)。所以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应该是做成全部都不相同,这恰恰是比较轻松的,也减轻了工匠的工作量。
本期发掘哥就讲到这里,谢谢关注!